詞人的無奈

昨天晚上閒來無事,上網重聽了一下陳慧嫻的〈歸來吧〉,以前的感覺又湧上心頭。記得之前車子的唱機還沒出問題之前,我還蠻常一邊開車一邊播放陳慧嫻的精選唱片。大概很多人都有這個經驗吧,就是忙了一整天之後,晚上驅車回家的路上聽著自己喜歡的音樂。既是慰勞自己一天的辛勤,亦是生活方式的調劑之一。尤其晚間開車下著綿綿細雨,唱機或收音機正好著唱著詩意綿綿的歌曲,那也是相當不錯的享受。

「心裡的他/快歸來吧/這裡才是快樂老家」

一直以來沒有注意〈歸來吧〉的填詞人是誰,看一看網路上的舊MV才知道那是我很喜歡的鄭國江老師填詞的。尊稱他為老師,不是因為我學臺灣人將各行業的資深高手都一律尊稱「老師」,而是他真的是老師。鄭國江多年都在香港的小學教書,他自稱毫無大志,校長著他升職但他就是不依。其實鄭老師謙虛了,他不願在香港小學教育領域更上一層樓,為的就是讓自己騰出多些時間專注於自己的興趣,例如填詞和粵曲。平凡如在下,或者閣下與身邊的人,又有多少人正職以外又能發展出另一番事業呢?又或者工餘時間寫作然後寫出個名堂?大概真的少之又少。說到這裡,真的不得不佩服鄭老師的功力。

但是詞家如鄭國江,大概也有無奈的時候吧。容我大膽猜測,我相信是有的。讓寫作人無奈的事,大概就是自己的作品無端端被改了字眼。字句更動本來就很正常,尤其是填廣東詞,因為粵語有九個音,要填到字字皆準而不會像華語歌那般一直出現「倒音」,其實絲毫不容易。

鄭老師寫的歌詞每個字音都很準,無奈舊MV卻出現錯字,不知情者可能以為他為何填得怪怪的。

「幾番離合再相聚/成功挫敗那管它/悲哀因有他/快樂為有他/跟他受苦也吧/他呀他/那日歸家」

閣下若粵語聽力了得,一聽馬上就知道其實陳慧嫻唱的是:

「幾番離合再相聚/成功挫敗管它/悲哀因有他/快樂為有他/跟他受苦也/他呀他/日歸家」,意思就是「懶得理會跟他在一起是禍是福,跟他受苦也都認了」。

慶幸的是,陳慧嫻後來重拍這首歌的新MV,「管它」、「跟他受苦也」都改過來了,但依舊是「那日歸家」。這是現代中文常見的弊病吧,「那一天」與「哪一天」到底哪一個是肯定語氣、哪一個是疑問語氣都搞不清楚。

MV反而是寫「幾番離合再相」,這個「敘」字我就不同意了。臺灣教育部辭典解釋為:「聚會、話家常」,我的語感覺得只不過是敘舊。試問閣下若跟舊情人敘舊,你會在意「成功挫敗懶管它」嗎?當然是因為「幾番離合之後再相聚」,才會覺得「成功挫敗懶管它」,因為你必須衡量這段斷斷續續的感情再次死灰復燃之後有沒有前途,對吧?若只是敘舊,自然不會想那麼多。所以我認為「幾番離合之後再相」的「聚」才是正字。這個錯字大概源於「敘」與「聚」的粵音同為zeoi6,跟粵音的「綴」、「罪」相同發音。可能是唱片公司的文案企劃沒有跟填詞人確認文字,因此有了這個筆誤。

但流行文化就是這般,你很難要求每個字都寫得準確無誤。至少我見到唱片公司出版的新MV將「管它」、「跟他受苦也」都改正過來,也總算是還鄭國江老師一個公道了。因為將錯字塞在創作人作品中,那可是奇恥大辱啊!試著想想,若三百年後人類文明依然還未滅亡,後人研究這時代的詩詞,誤以為鄭國江貴為大師竟然在自己歌詞中寫錯字,「吧」或「罷」也分不清楚,那豈不是笑掉後人大牙?

因為MV排版的人寫錯字,就變成差點讓歌迷以為詞人寫錯字,這不正正是詞人的無奈麼?